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教育實踐課程(一)中學服務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踐課程(二)中學服務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踐課程(三)教育服務隊(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踐課程(三)教育服務隊(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踐課程(四)國際交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概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心理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輔導原理與實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社會學
|
◎ |
|
|
|
|
|
|
|
|
|
|
|
|
|
|
|
◎ |
班級經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教育哲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學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學媒體與運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評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理科/自然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學科/自然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球科學/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科/自然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科/社會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科/社會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表演戲劇/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外國語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文/語文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語文/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數學/領域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土木與建築群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機械群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機電子群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訊科技概論科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農業群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動力機械群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食品群教材教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政策與法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少年心理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課程發展與設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殊教育概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研究法
|
|
|
|
|
|
|
◎ |
|
|
|
|
|
|
|
|
|
|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議題專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適性教學(含分組合作學習、差異化教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較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補救教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職業教育與訓練暨生涯規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元文化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向人際溝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統計學上
|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統計學下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外國語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理科/自然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化學科/自然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球科學/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科/自然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科/社會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科/社會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演戲劇/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土木與建築群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機械群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機電子群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訊科技概論科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農業群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動力機械群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文/語文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數學/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語文/領域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食品群教學實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第二外國語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資訊類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國文/語文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教育實習(英語文/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數學/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物理科/自然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化學科/自然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地球科學/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生物科/自然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歷史科/社會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地理科/社會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表演戲劇/領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課程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教育實習(動力機械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機械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農業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電機電子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土木與建築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食品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實習輔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能力名稱 |
A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
B
1-2.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
C
1-3.了解我國教育政策、法規及學校實務,以作為教育實踐基礎 |
D
2-1.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
E
2-2.了解並運用學習原理,以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求與發展 |
F
2-3.了解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與鑑定歷程,以提供適切的教育與支持 |
G
3-1.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 |
H
3-2.依據課程綱要/大綱、課程理論及教學原理,以協同發展跨領域/群科/科目課程、教學及評量 |
I
3-3.具備任教領域/群科/科目所需的專門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能,以進行教學 |
J
3-4.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 |
K
3-5.應用多元教學策略、教學媒材與學習科技,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L
3-6.根據多元評量結果調整課程與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M
4-1.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
N
4-2.應用輔導原理與技巧進行學生輔導,以促進適性發展 |
O
5-1.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
P
5-2.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
Q
5-3.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
相關課程數量
(課程總數:87) |
6 |
9 |
9 |
11 |
46 |
4 |
68 |
47 |
64 |
7 |
41 |
65 |
66 |
27 |
28 |
7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