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系
教育目標
  1. 邏輯思考與心理學方法訓練:依循科學哲學思維,引導學生理解心理學方法,強化其邏思考及表達能力。
  2. 基礎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素養並重:培育學生基礎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素養,以作為心理學知識與學習之基礎。
  3. 奠定並強化心理學專業知能:在前述基礎下,奠定大學生的心理學知識能力,並強化與深化研究生心理學專業知能。
  4. 從多元文化觀點論述人類心理與行為:強調多元文化對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影響,以求擴大學生視野,使其未來之專業暨學術發展,不僅深入本土文化,更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前瞻性。
學生核心能力
  1. 依科學哲學思維之思考、規劃、合作、批判以及溝通表達能力
  2. 基礎科學與人文社會學科學素養
  3. 心理學知識基礎與專業領域修養
  4. 運用心理學知能的能力
  5. 心理學專業倫理與道德思辨能力
  6. 以多元文化觀點對人類心性論述的能力
  7. 學習專業領域知識
  8. 設計、執行與批判研究
  9. 撰寫研究計劃與報告
  10. 執行專業工作能力
課程規劃
本系課程列表
課程分類課程名稱(建議修課年級)
共同必修 國文領域(1)、外文領域(1)、體育(12)、服務學習(123)
通識課程 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
系定必修課程 文化人類學丙(2) 微積分乙上(1) 微積分乙下(1) 普通物理學乙上(1) 普通物理學乙下(1) 普通物理學實驗上(1) 普通物理學實驗下(1) 普通化學乙上(1) 普通化學乙下(1) 普通化學實驗上(1) 普通化學實驗下(1) 服務學習甲() 服務學習乙() 普通心理學(1) 普通心理學討論課(1) 大一研討課(1) 心理及教育統計學上(1) 心理及教育統計學下(1) 心理統計學上(1) 心理統計學下(1) 心理實驗法上(2) 心理實驗法下(2) 心理實驗法(2) 心理測驗(2) 心理測驗實習(2) 生理心理學(3) 知覺心理學(3) 人類學習與認知(3) 認知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2) 性格心理學(2) 社會心理學(3) 變態心理學(3) 青少年心理學(4) 社會學丁(2) 普通生物學丙(2) 普通生物學實驗丙(2)
選修課程 心理與人生:新鮮人、新鮮事(1) 幸福與人生() 心與腦(2) 司法心理學(3) 心理學與社會議題(3) 中階統計() 臨床心理學專題研究一(4) 臨床心理學專題研究二(4) 臨床心理學專題研究三(4) 臨床心理學專題研究四(4) 臨床心理學專題研究五(4) 人類學習與認知實驗(4) 中階統計二() 精神分析與人文臨床心理學() 語言心理學(34) 自我調節專題研究() 心理計量概論(34) 心理計量專題(34) 類別資料分析(34) 組織心理學(34) 社會心理學專題討論(34) 行為觀察與互動分析(34) 生理與記憶(34) 行為神經科學研究方法(34) 神經系統功能(34) 心理學數理方法(34) 心理度量法專題(34) 多變項分析(34) 應用線性統計模式(34) 情緒研究專題討論一(34) 性格心理學專題研究(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34) 良好臨床晤談習慣(34) 人格心理學專題研究三(34) 性格心理學專題研究二(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二(34) 華人本土心理學(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三(34) 語言心理學專題研究(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五(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四(34) 認知神經心理學(34) 臨床健康心理學專題討論(34) 健康心理學概論(34) 文化心理學專題(34) 文化心理學專題(二)(34) 語言辨識(34) 身心覺察能力的提升:實作與文獻討論(34) 兒童身心提升專題討論:課程設計與實作(34) 意識控制與心智彈性專題研究(34) 意識控制與心智彈性專題研究一(34) 身心覺察能力的提升:實作與文獻討論二() 身心中軸覺察與正念:實作與文獻討論(34) 影像敘說與社會心理學() 儒家文化系統與中西會通()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專題討論一() 意識與知覺專題研究五(234) 科學論文寫作:認知科學研究()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專題討論二() 儒家文化系統與中西會通二() 職場健康心理學() 選擇行為文獻選讀() 人工智慧與心理學書報討論() 人工智慧與心理學書報討論二() 跨感官消息處理(34) 跨感官消息處理專題研究(34) 跨感官消息處理專題研究二(34) 跨感官消息處理專題研究三(34) 跨感官消息處理專題研究四(34) 跨感官消息處理專題研究五(34) 跨感官消息處理專題研究六(34) 學士論文(234) 說服科技專題() 老人學專題研究(34) 習慣的分析與衡鑑(34) 心理學資料處理與模式應用(34) 心理學資料處理-以R為例(34) 老年心理學(34) 健康心理學專題一(34) 夢的心理學(34) 夢的心理學與其應用(34) 人工智慧與心理學書報討論三() 心理學研究專題討論三(34) 從心理學視角看性別議題() 親子關係促進方案實作() 社會機器人() 以習慣觀點論夢現象() 腦與意識()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 心理學數理方法() 說服科技專題二:心智工具() 人我關係中的倫理議題()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七(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八(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九(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十(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十一(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十二(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十三(34) 語言之造影專題研究十四(34) 腦與語言(34) 社會機器人專題() 心理學數理方法二(34) 決策與選擇行為特論(34) 社會及文化神經科學書報討論() 司法心理學實作() 視覺專題研究十一()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二() 計算社會神經科學專題研究() 視覺專題研究十二() 進階心理與神經資訊學()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三() 心智哲學與科學() 藝術心理學() 人權、創傷與轉型正義() 全球疫情下的人權議題() 社會神經科學書報討論一() 自我、認同及文化專題討論() 計算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 社會及信念神經科學書報討論() 轉型正義議題之獨立研究() 質性研究法() 危急時刻:疫情之全球影響() 習慣改變團體() 視覺專題研究十三()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四() 心智哲學與科學二() 心理與法律科際整合實務() 心理與法律實務討論課() 計算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二()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五() 心智哲學與科學三() 視覺專題研究十四() 幸福感研究書報討論() 青少年心理學專題討論() 親子關係專題討論()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六() 三分鐘腦科學簡報專題討論() 身心中軸覺察與正念:實作與文獻討論二() 人工智慧與心理學書報討論()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七() 意識導論:意識的神經生物與心理學() 神經與行為模型建構() 疼痛造影專題() 專題研究:大腦影像分析() 腦與意識專題討論八() 心理學專題研究一() 臉孔知覺() 高齡科技設計研討() 鑑識神經科學書報討論() 文化心理學專題二(34) 文化心理學專題三(34) 文化心理學專題四(34) 文化心理學專題五(34) 文化心理學專題六(34) 正念與情緒調節(34) 精神分析與人文臨床心理學(34) 親子關係促進方案設計() 自我、情緒與動機專題研究(34) 自我、情緒與動機專題研究二(34) 孝道心理學專題(34) 身心中軸覺察與正念:生活實踐與助人() 行為神經科學專題() 政治心理學() 鑑識神經科學專題研究一() 自我、情緒與動機專題研究() 說服式社會機器人設計專題() 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 身心互動關係專題討論() 心理學專題研究二() 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二)() 鑑識神經科學專題研究二() 人類大腦神經影像導論() 互動心智科學初階研究() 發展心理病理學() 行為神經科學專題二() 行為神經科學專題三() 鑑識神經科學專題研究三() 鑑識神經科學書報討論() 家庭心理學(34) 行為觀察與互動分析實習(34) 演化心理學(34) 社會認知專題討論(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一(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二(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三(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四(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五(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六(34) 大腦功能與神經編碼(34) 生物檢測技術應用在心理學(34) 生理與記憶專題三() 意識與知覺專題研究一(34) 意識與知覺專題研究二(34) 藍光、睡眠、與心理(34) 藍光、睡眠、與心理(34) 心理學應用與產品事業化(一)(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二(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五(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六(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七(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八(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九(34) 生理心理學專題研究十(34) 生理與記憶專題三(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四(34) 生理與記憶專題五(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六(34) 生理與記憶專題七(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八(34) 生理與記憶專題九(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十(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十一(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十二(34) 生理與記憶專題十三(34) 人力資源管理(34) 消費者心理學(34) 性格心理學專題研究三(34) 認知發展(34) 兒童法學心理學(34) 兒童受暴經驗(34) 閱讀心理學(34) 語言發展(34) 神經藥物心理學(34) 兒童語言障礙(34) 犯罪心理學(34) 應用社會心理學(34) 社會情緒發展(34) 社會情緒發展專題二(234) 使用者經驗專題討論二(34) 使用者經驗專題討論一(34) 心理學於人因與設計(34) 犯罪、毒品與人性(34) 創造力理論與培養(34) 溝通障礙導論(34) 臨床心理學概論(34) 臨床神經心理學概論(34) 習慣之培養與改變(34) 災難與創傷心理學專題一(34) 習慣心理學與其應用(34) 知覺與注意力專題研究一(34) 知覺與注意力專題研究二(34) 知覺與注意力專題研究三(34) 知覺與注意力專題研究四(34) 注意力與記憶專題討論一(34) 注意力與記憶專題討論二(34) 視覺專題研究一(34) 視覺專題研究二(34) 視覺專題研究三(34) 功能性核磁造影概論(34) 注意力與記憶專題討論三(34) 注意力與記憶專題討論四(34) 視覺神經科學特論一(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一(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二(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三(34) 視覺與觸覺神經科學一(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四(34) 色彩知覺(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五(34) 神經編碼數理方法(34) 視覺神經科學(34) 神經系統模擬: 理論與實作(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六(34) 視覺與觸覺神經科學一(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七(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研究八(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三(34) 感覺神經科學專題討論四() 視覺專題研究四(34) 視覺專題研究五(34) 視覺專題研究六(34) 視覺專題研究七(34) 視覺專題研究八(34) 視覺專題研究九(34) 立體視覺(34) 知覺理論(34) 自我、認同及文化專題討論(34) 知覺組織(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專題研究六()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專題研究一(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專題研究二(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專題研究三(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34) 社會脈絡下的記憶書報討論一(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專題研究四(34) 心理與神經資訊學專題研究五() 發展精神醫學一:自閉症類群(34)
其他課程 中階統計(2) 研究入門一(2) 書報討論(3) 青少年心理學() 青少年心理學實習(3)
未來發展